活動追踪
焯印採訪-可觸可摸的石頭記
On 13, Feb 2015 | No Comments | In 活動追踪, 焯印採訪 | By raymond
於2015年01月25日,敝人在(香港國石鑒賞研究協會)主持舉辦的年終春節會員聚餐+雅聚+小場專拍。應時當日受香港蘋果日報媒體採訪及報導。日前已於2015年02月04日刊登出街。資料如下,嗚謝四方朋友光臨。
可觸可摸的石頭記
盤玉玩石向來是老人愛好,但眼見四位香港國石鑒賞研究協會創始成員和理事只是四十出頭、各有專業,(左起)從事電子業的唐若山、藝文界的張志豪、廣告設計的梁焯冠和出入口界的吳允順,都是各有收藏方向的石頭狂人,因石結緣而舉辦石頭雅集。(蘋果日報)
「人生自是有情痴」,若「痴」字缺口便成「疾」。故有賞心收藏必須彼此頌之、論之;交換「得不到」的搥心、曾經「上當」的呻笨自嘲。獨在私室對石自憐,無敵自是最寂寞。外國回流的廣告設計公司老闆梁焯冠約十年前愛上玉石印章不能自拔,瘋狂收藏之餘更於年半前與幾位「石癡」成立香港國石鑒賞研究協會,推動一月一聚的石頭雅聚,扭轉外界對玩石界「難以觸摸」的故有觀念。
幾十位會員中有收藏了幾十年的老手,也有只中毒幾個月的新血,「石頭狂人」各懷專業,有人醉心氣勢磅礡的大型擺件,有人喜歡小巧雅致的石飾,亦有人獨愛印石,各有所好。絨布鋪在長枱上,各人純熟地從寶盒中拿出珍藏輪流訴說講故事,石會的一條清規頗有趣:「石無前後,會內石友咱一家、不論資排輩。」賞石理念各有執着,卻同信雅石之美遠超世間所有藝術品,石頭故事自然動聽。
記者:鄭天儀
攝影:黎劍華
「林東老師的一尊田黃壽星公,聽說在內地拍出三億元人民幣。」一月的雅聚在石硤尾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某房間舉行,開始前石友在附近酒樓嘆茶食包,談的都是圍繞石頭的故事,為了保持神秘感每次聚會地點不同,由理事發訊息確認。「廿年前田黃才賣三十萬一斤,現在是幾萬元一克呢,誰有預知能力?」談到石頭身價飆升,大家望塵莫及你一言我一語。
收藏履歷只有三個月的麵包師傅王先生談到內地石雕師傅的刻苦,換來羅時龍搶白:「在福州買田黃,一枚一個傷心故事。」雅石滿屋,最後開店導人升仙的羅時龍,幾十年收藏上萬件壽山石,無端端發達羨煞多少人,最多石古。「當年父親給我六千港元從內地到香港發展,我花了五元買了件tee、十六元買了條特價牛仔褲,卻花了五千元買入我人生第一枚壽山石,那年我只有二十九歲。」中毒極深,他最明瞭石友搜尋愛石的急性子和患得患失,打開門口做生意卻定下體貼的店規。「客戶購石後有七日冷靜期毋須原因隨時退款,如果買田黃畀足一年冷靜期你,當然銀碼大最好早點提出,好讓我先到銀行提款。」自喻為梁山好漢的他豪氣地說,他做生意更似嬉戲。
芙蓉留痕 感撕心裂肺
滿足了口腹自然要滿足眼目,轉場後的雅聚開始,參與者有國畫教授、珠寶店老闆、飲食從業員、美容專才、工程師及會計師等,各人輪流介紹帶來的寶貝,更多有趣故事。石會理事之一的吳允順未介紹他那件名為「踏雪尋梅」的壽山石擺件出場,先分享了一次男人最痛。「某次當我把心愛的芙蓉擺件拿在手上把玩時,聽到一聲撕心裂肺的聲音,原來是自己那枚不銹鋼戒指在愛石上留下痕迹,心痛到呢。」
那邊廂到身形魁梧、有二十三年收藏經驗的何大哥分享,那些年甫投身社會便開始買石頭。「畢業後第一份工在中環,公司對面有家印石店,上班第一個月我便花了三分之二的人工買了人生第一枚壽山石,從此瘋狂,廿多年來石頭入藏時間、價錢我統統記得。」家藏二三百件壽山石的他瘋癲到曾在廣州交易會期間北上掃貨,縱然千件才挑到一件心頭好,總好過現時「買唔落手」,「昔日上等貨都是幾百至幾千元,青田、昌化雞血甚至田黃、壽山又平又靚,現在的癲價令我心態未能調節,故近年已沒有出手。」這也可以理解,廿年前他以五千元人民幣拿下一枚重七十克的田黃,如今市值已飆升至一百萬元。他無奈說,如果當年肯狠心多花數個月人工買下其餘那五件田黃,如今他可以打跛腳嘆世界。石頭貴過磚頭,近年他惟有轉而收藏字畫和小名家篆刻作品。
理事之一的唐若山受上一代薰陶投入收藏事業,原本只收藏奇石,後來發現渾然天成的石材加上雕刻家的絕活更有韻味。身為香港文化學術社副社長的張志豪記得,首次買石頭便遇到性格巨星。「我想買個印章來篆刻,看中了一枚石頭還價,老闆說不怕我走,反正在外頭找不到這石材,結果我如他所料吃回頭草。」他那個印,後來找了一位內地篆刻家操刀,成了對方的遺作。
一月一聚 不扮高深
不願上鏡的退休人士鄭先生,卻主動推介他的一件得意藏品曝光。「香港多事,我希望這種吉祥雕塑能洗滌香港戾氣。」他的那件巧色芙蓉擺件由陳瑞老師雕製,是民間傳說《柳毅傳書》龍女牧羊的故事,八年前初遇一見鍾情以約兩萬元人民幣入藏。「你看龍女的雕工多細緻,每根頭髮清晰可見,臉也開得好,收藏不能強求,最理想是無心插柳。」
盤玉玩石向來似乎是老人家偏愛,但眼見四位香港國石鑒賞研究協會創始成員和理事只是四十出頭。梁焯冠收藏石頭有九年,遇上從事出入口貿易的吳允順,加上唐若山和張志豪四人一拍即合,年半前決定自組石會,以研究交流為基礎的石頭雅聚為揭開石商的神秘面紗,「石商有許多潛規則令收藏好神秘,我希望讓人知道玩石不只是小眾、高深的玩意,可以普及令更多人懂得欣賞,平有平玩、貴有貴玩,小小的石頭蘊藏博大的知識。」聚會每次設不同主題,還設拍賣環節讓石友彼此割愛,以藏養藏。
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玩石的吳允順說,當時苦無渠道,只有到國貨公司尋寶,收藏路頗孤獨甚至曾放棄,直至近七至八年認識一班石友才重燃收藏意志。「我呢種年紀應該玩唱片、HiFi或汽車,但我被每枚石頭的藝術工藝吸引,慢慢放低聽唱片,鑽研石頭。」
「石友有雕刻或篆刻高手,他們會分享其專業知識,同時交流彼此『交學費』經歷,互相提點遠離黑店,至少行少啲冤枉路。」梁焯冠說,收藏家是越來越年輕,甚至多了一班二三十歲的白領麗人投入石頭世界,昔日是君子玩石,現在也有人當是投資。他希望更多人着力研究國石文化,非單純建基於投資回報。「我們幾個大男孩搞石會,是懷着赤子的心與同道人結石緣,真真正正地『抱着石頭過河』。」
石頭雅聚不時設有拍賣環節,籌募營運經費外,還為石友提供割愛機會「以藏養藏」。
幾小時的雅聚,石友們像上課一樣認真,還準備私家鑑寶工具。
龍女牧羊:會員鄭先生的一件得意藏品,是他於八年前一見鍾情,以約兩萬元人民幣入藏的陳瑞「龍女牧羊」壽山石雕塑,雕工細緻連頭髮絲也清晰可見,他帶來只供觀賞惹人葡萄,絕不割愛。
芙蓉石雕濟公:這通透芙蓉石雕上的濟公像,晶瑩剔透兼顏色分明,是收藏家供石友觀賞的珍藏。
壽山石薄意印章:何大哥是香港第一代活躍的石頭玩家,他帶了名家石獸徒弟羽翼所雕的壽山石薄意印章與石友分享。「刻上『月色如畫』實在不對,應該是『幾度夕陽紅』才對調,我會鏟平它再雕過。」每枚石頭都有故事,正是玩石的妙處。
鏤空雕芙蓉印章:這芙蓉印章利用了鏤空雕技術,光線下便看到雕工精湛,出自名家石醉即陳子衛手筆,還罕有地由他篆刻荷花圖案。
水坑凍壽山石對章:梁焯冠九年前從名家石醉的哥哥陳子麟購入第一件「薄意」開始,便藏石至不能自拔,他這天拿了龍龜雕鏤的水坑凍壽山石對章曬冷,並指水坑凍是壽山石中較為珍貴的。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supplement/20150204/5340070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big_spender/art/20150204/19027784
Submi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