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追踪
焯印採訪-石不能言最可人
On 22, Mar 2015 | No Comments | In 活動追踪, 焯印採訪 | By raymond
於2015年03月14日,敝人在(雲峰畫廊)主持舉辦的香港首屆國石藝術研討暨展覽會。當日應(香港文匯報)媒體採訪及報導。日前已於2015年03月19日刊登出街。資料如下,嗚謝四方朋友光臨。
「石不能言最可人」是南宋陸游的詠石詩句,這不僅是詩性的語言修辭,更是中國傳統文化對雅石的讚頌。而國石,無論美學質感抑或加持其身的歷史,都是自然而然的文化歸宿。即日起至3月28日,國際壽山石協會與雲峰畫苑合作在港舉辦《國石藝術研討暨展覽會》,共展將近300件藏石,希冀將國石藝術推廣至香港,讓大眾對當代石藝術有所認識。
文:香港文匯報
記者:張夢薇
圖片:由雲峰畫苑提供
是次展出的近300件藏石皆來自一眾石友私藏,據悉此中不乏官鐸、陳家富、奮天、林永源和鄭安等名家之作。展出作品以壽山石為主,其他石種亦包括仙遊石、黃龍玉和巴林石等,細觀展品諸件,精巧雕工施於石上,作品更有巧妙造型。除陳列作品予人觀賞,是次更有研討座談配合展覽,國際壽山石協會秘書長、巧雕學家許鐵民講述國石文化藝術與大壽山主義,同時香港國石鑒賞研究協會主席梁焯冠亦分享多年藏石經歷與市場心得。
梁焯冠:藏石得益於分享
玩石愛石不一定是到耄耋之年才做的事,廣告設計公司老闆梁焯冠是澳洲留學歸港人士,年紀尚輕,工作之事時常觸及潮流資訊,但偏偏專愛藏石與篆刻。10年之前就開始收集石頭印章,回憶當年購入第一方石是壽山,「逛街到一個店舖看到,即被它所吸引」,自此便踏上藏石的「不歸路」,原來他在澳留學主攻設計和多媒體,自言受到的是西方美學教育,但因「美學審美東、西同源」,於是在看到的一剎那,便激發出對中國傳統藝術的濃濃情意。
「開始收藏除了看很多書學習之外,更得益於一班石友和圈中前輩。」10年間結識收藏家,藏逾百件壽山石,但至今梁焯冠都在感激初初入行時結識的一眾前輩與他分享經驗,傳授知識。如今他又將自己找石買石的經歷、好去處以及藏石相關的有用資訊統統寫在自己的網站「焯印堂」上,他笑言是用自己的專業以最潮流的方式和石友分享交流。目前圈中又有年輕人的身影,「因為石商有許多潛規則令收藏好神秘,讓玩石變成好小眾高深,我希望通過這種分享,放開信息,令更多人敢於去欣賞和投入。」
歷經10年收藏,時至今日,梁焯冠坦言這十年間,石市大變,很多工薪層已經玩不起。「2005年一萬塊買一方石,放到現在十萬都買不到」,梁氏解釋說和礦源的日漸稀少有直接關係,亦直言現時香港藏石圈處於青黃不接狀態,「七、八十年代香港玩壽山石的人很多,一方面是國內彼時套外匯,不少好東西流出,另外香港人手裡錢多,現在情況翻轉,價格標高,老的玩家資金不足,年輕藏家又少,反而國內市場冒起造成了許多好物件回流」,他認為好的一面是這代表文化地位抬高,但同時業界良心受到很大挑戰,假貨頻出,名家炒作,要買到好東西則是愈來愈難。
是利益投資還是雅藏,早已是藏界老話,但始終還是買者心頭難解之題。對於初涉石收藏的新手藏家,梁焯冠給予的忠告是多研究、多識朋友、多分享交流、少動貪念。「玩收藏有正確的心態太重要,如今很多人總是抱有撿漏的心態,總想用一塊錢買回一百塊的價值,這在如今已非可能,一定聽故仔聽得太多。」他建議初入行者可以從平價石入手,在行內找一個好的老師帶領收藏。
展覽研討會當日,藏石玩石之士在雲峰畫苑相聚,感受到愛石之心不足為外人道,得悉梁焯冠去年聯繫一眾同道中人組成香港國石鑒賞研究協會,一月一會,共同雅聚玩石,聚會每次設不同主題,講各自故事,並另設拍賣以供石友間割讓愛石。「石友會分享其專業知識,講一講自己『上當受騙』的經歷,交流信息,大家可以少走一點冤枉路。」梁焯冠說,在以前石是文人雅士的手中玩件,如今也是部分人心中的利益投資品,但他希望可以有更多人力研究國石文化,而非單純建基於投資回報,「更希望有更多年輕人可以加入石收藏當中。」
許鐵民:工藝品強調直觀視覺
談及「壽山石是否藝術」,許鐵民形容現時市場氣氛是「賣石材而不賣藝」,因強調石材的重要性而偏離藝術的大方向,「不少業內人將所謂的雅看作藝術,並把壽山石大致分為粗劣、匠氣和典雅三個等級。」許鐵民認為典雅幾乎是所有上等工藝的形容詞,但工藝品本身是一種工多藝少的作品,只追求精湛手藝和造型效果,卻忽視了創作,而創意是評價為藝術的先決條件。他解釋所謂工藝品者,強調的直觀視覺,追求亮麗石材,而反觀藝術品,重要的則是內涵以及創意的「不可思議」性,並不用過分追求石材的優劣,他直言就此判斷標準而觀,目前市場絕大部分業者仍在追求工藝品,而非藝術品,故在他看來,壽山石的潛力以及定位,無論是文化層面抑或是藝術成份,「都尚在起步階段,未來發展可謂任重道遠」。
Submi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