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d Projects
On 27, Jul 2024 | 2 Comments | In 已讓 | By raymond
(已讓)壽山石鹿目田 薄意三老論道擺件
【印紐】:薄意三老論道擺件
【尺寸】:70mm(長) X 53mm(寛) X 36mm (高)
【印文】:
【邊款】:
【重量】:石材重量:121.4公克
【石種】:鹿目格石,壽山石的一種,產在都成坑山坳中,有礦產和掘性兩種,與尼姑樓坑洞相去不遠,以產地命名,多為零散塊狀獨石。杜陵、迷翠寮、尼姑樓、蛇匏、蘆音、鹿目格、碓下黃等,這系統內的石性與外觀相近;而被稱為『四姐妹石』的迷翠寮、尼姑樓、蛇匏、蘆音多產出『掘性』者,與鹿目的現像一致。洞產鹿目石,多黃、紅相間,亦有石皮,質地透明,但肌理有黑點和粉黃點相雜其間。
所謂『掘性』鹿目就是相對於『礦產』之石,例如礦產鹿目是從坑內的礦脈中敲鑿所得,原本是與母礦在一起的;而掘性鹿目是在久遠的歷史中獨自脫離母礦,為零散塊狀獨石或埋沒於土石中、或散落於壽山溪畔,自成個體故曰『獨石』,也就是說所謂掘性者,必是獨石,靠挖掘而得。由於脫離礦脈後的流浪與滾動,久埋於砂土中的塊形獨石,質地較通靈溫潤,石質細潤,石表有黃或枇杷黃的微透明石皮,富有光澤,呈微透明狀,肌理則為濃黃,紅或暗赭色,其中黃色通靈者,與“田黃”相似,偶有牛毛狀紋,但肌理不具有蘿蔔紋,俗稱鹿目田石。尚有一種,紅色帶赭,有狀如鴿眼斑紋,古稱“鴿眼砂”,即毛奇齡《後觀石錄》所謂:“通體荔紅色,而諦視其中,如白水濾丹砂,水砂分明,粼粼可愛,一云’鵓鴿眼’,白中有丹砂,銖銖粒粒,透白而出,故名’鴿眼砂’,舊錄亦以此為神品”。其他尚有白、灰、黑各色,常有色點,質多不純。
獨石絕大多數都帶有『石皮』與筋、格,石皮是由滾動的傷痕加外在酸鹼值與礦物成分的浸潤所形成,所以皮質與肉質是不同的,也因此人工可以模仿滾動的皮、卻無法假造浸潤的皮。而筋與格則是獨石流浪的歷史中外力震傷的縫隙,而且這種縫隙在二次改造的浸潤過程中滲進鐵等礦物質而留下色格色筋。凡帶有石皮之掘性壽山石,形狀必當因滾動而近似於不規則圓卵形。
【石質】作品是壽山石,塊狀獨石,遠看即有田黃味道的鹿目田。作品非常非常非常的油潤,鄙人用三次非常來形容油潤度,可知作品非同凡響。這件作品有明顯鹿目的土黃皮,作品正面開窗加上雕刻,肌理肉色呈凍地子黃味,黃味侵染後歷劫埋於黃土中,受後者醇厚之氣滋養滲透成肌理黃味凍肉色,色澤過渡一體,頂部呈現紅肉,帶有紅格,質地老結溫潤,堅硬富有光澤,蠟質強,背面保留全部掘性皮,皮殼自然溫潤,黃皮味濃,古樸漂亮。概括而言,他是一顆非常有田味的鹿目田,這樣的鹿目,值得藏玩,絕對值得收藏。
【作者】:佚名
【雕工】:作品主題三老論道,傳統福州西門派的老東西,薄意雕刻風格、幾十年前舊物,工藝細緻,石中傳畫意, 在岩石奇壁 之中,運用鹿目田掘性黃皮,鏟地雕刻,一顆松樹伸展,樹下三位老者席地而坐,在岩石上品畫論道,松樹旁邊山上亭台樓閣,日落餘暉,運用頂部的鏟地顯然的紅肉部份,有如紅霞日落,煙燻旭鬱,極具文人氣息,作品富有畫理。
【雕材賞析】:Ple looking <雕材賞析>
【物品說明】:這東西是老先生的舊藏,老先生臨危托孤一部份藏品,要我為他覓一個好主,背後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故事。…… 這個東西我之所以喜歡,是因為他的尺寸剛好一拳之物,適合掌中盤玩,在手中滾轉,形器非常如順,加上作品非常溫潤,在手掌翻轉之中,手感非常悅意,有如小朋友的臉龐,手感上實在愛不釋手,我能用三次非常來形容他的油潤度,證明他不是虛的,這件鹿目田有他自豪的地方,……作品質感太差就不願意上手,作品尺寸太大就不適合攜帶盤玩,作品形氣方正就不適合手中滾轉,雕刻沒有文人山水意趣,就不適合隨意跟人一程山水旅行,……. 正所謂姍姍來遲必有所持….. 如此好物,在未給新主人結緣迎娶之前,就讓他陪小堂走一齊山與水吧…….。
【備註】:自林清卿開創壽山薄意雕刻以來,以及當代王雷霆、林文舉等薄意大師鍾愛有加的石種,除了田黃還有一個就是鹿目格了。壽山石各個石種中,田黃石作為“掘性石種”的代表,“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也帶動了其他掘性石種的市場價格。這其中就包括鹿目格石,它在掘性石種中的珍貴程度僅次於田黃。
-
梁先生您好。我希望可以迎娶這件精緻、細膩的獨石藏品。
Submit a Comm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