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Scroll to Top

To Top

活動追踪

雕技藝意-拋光/磨光的技法與鑒賞

On 24, Jun 2024 | No Comments | In 活動追踪, 雕技藝意 | By raymond

壽山石的磨光工藝源遠流長,玩壽山石,除了材料之美以外,還有一個就是工藝之美,但是工藝的來龍去脈以及好壞,很少有人在網絡平台上進行分享,為此,鄙人以幾十年和金石打滾的專業經驗,為大家分享分享一下,這次聊聊壽山石的拋光、何為「磨光」?

雕技藝意-拋光:磨光的技法與鑒賞

壽山石的磨光製程源遠流長。從南朝至兩宋時期,壽山石雕並未經過精細的磨光處理。然而,自元明時期起,隨著石雕藝術的進一步發展,磨光工藝開始被引入,使得壽山石雕的質感和光澤得到了顯著提升。到了清代,壽山石雕更是成為帝王官宦、文人墨客的鍾愛之物,磨光工藝也因此變得更加精細和考究。

雕技藝意-拋光:磨光的技法與鑒賞

在清康熙年間,高兆在其著作《觀光》中詳細描述了壽山石的磨光過程。首先,使用琉球礪石進行初步磋磨,隨後以金閶官磚進行細緻磨光。磨光完成後,以水浸葉縱橫揩拭,確保石面無有遺痕。最後,將麛皮平置幾案上,運石其上,徐發其光。這個過程不僅體現了磨光材料的考究,也反映了工序的繁瑣與精細。

雕技藝意-拋光:磨光的技法與鑒賞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傳統磨光材料如金閶官磚、葉和麛皮因來源困難而逐漸被取代。木賊草、冬稻莖、水砂紙等成為新的磨光材料。此外,一些古董商和收藏家還自製“桐油瓦灰磚”進行“踏光”,即用力碾磨,以達到平實光亮的效果。

雕技藝意-拋光:磨光的技法與鑒賞

壽山石雕工藝品在雕刻之後,還要經過磨光工序。作品經精心磨光後光潤瑩澈,煥發出令人愉悅的光彩。磨光常用的材料有砂布、木賊草、冬稻莖、小砂紙、竹籤、桐油瓦灰磚、上光粉、白茶油或花生油、芝麻油等。磨光分為三道程序:粗磨、細磨、揩光。

雕技藝意-拋光:磨光的技法與鑒賞

粗磨又稱乾磨。先用砂布磨擦雕刻品,待明顯的刀痕消失後,再用濕木賊草,順著修光刀的行跡橫磨,直到刀痕為細密的木賊草痕跡所代替。粗磨時最忌「糊」。 「糊」是指作品景物的層次感遭到破壞。運刀中所造成的真實感被破壞後,景物立體感削弱,其藝術效果將受到損害。

細磨又稱水磨。先將冬稻莖剝去外層粗皮,折成平口。用平口兩端沾水後揩擦,磨平木賊草的痕跡。遇到較大面積的景物,可用水砂紙沾水研磨。若遇砂隔,可用新水砂紙沾水擦磨,將砂隔磨平。經過兩道磨光後,要達到「既光又清」的程度,以增強作品的亮麗風采。

揩光細過細磨後的石雕製品,應用清水沖洗,洗去石粉雜質後晾乾。然後用牛皮和一萬五的砂布乾磨或上一點油磨,反覆細揩石雕製品,直至面光似鏡。

特殊處理,雕刻者為增強景物的藝術形象感,常對磨光過的作品再行加工,用開絲刀對人物鬚髮、鳥獸羽毛、花卉蕊蕾等進行修飾。然後配上特製的木、石、角等底座來烘托,增強作品的氣勢。經過上面工序之後,一塊壽山原石便搖身一變,成為具有藝術價值的工藝品。

壽山石牛角凍-博古活環鈕正方章
壽山石巧色水洞高山-羅漢童子鈕正方章

儘管現代社會機械打磨技術日益成熟,但其硬、冷、精、浮的特性,被稱為“賊光”,與手工揩磨出來的柔和而深沉的光澤不可同日而語。因此,傳統磨光製程的傳承與發揚顯得格外重要。這不僅是一項需要耐心、細心和鑑賞力的特殊技藝,更是一項能夠帶給更多人帶去美的感受的藝術。

Submi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