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追踪
雕題賞折-神獸寓意-天馬/飛馬
On 02, Nov 2024 | No Comments | In 活動追踪, 雕題賞折 | By raymond
天馬是中國古代神獸,在中國的神話形像中,天馬是奔騰的駿馬,在金石鈕雕飾的藝術中,福州印鈕派天馬出只山海經·北山經風格,或漢人的羽人騎天馬風格,鈕飾上多表達雙翼或無雙翼。它和西方獨角獸不一樣,由於印石的硬度和金屬不一樣,亦要考慮實用性蓋印手壓的舒適度,傳統屬無角之獸,為表現其“天馬”的不同,常於馬下方繪製雲朵,體現天馬可以騰雲駕霧。據古書記載,馬成山上有一種獸,其狀如白犬而黑頭,見人則飛,其名曰天馬,其鳴自訆。有時天馬鈕,形狀雕得如馬,或者長得像一隻白色的大狗,頭上的毛是黑色的,脊背上長一雙翅膀。它見到人時就會騰空飛升起來,人們叫這種獸為“天馬”。
由於中華民化五千年,這種傳說中的動物誰也沒真正見到過,關於它的具體模樣,大家也說不清楚。總之各地域時代的不同,以下分類說說神獸天馬的一些點滴:
傳說中,有一種名叫“乘黃”的動物,它生活在西方很遙遠的白民國,長得像狐狸,脊背上還有肉角,壽命長達數千歲,人若能騎上它,就能活千歲而不死。也有人說這種叫“乘黃”的動物長得像麒麟,還有人說它的身體長得像馬,背上長著一對象龍的翅膀。不過,乘黃為馬身有翅膀的說法在古代最為流行,若按照這種說法,乘黃也應是“天馬”的一種。 “乘黃”在古代又被叫作“飛黃”,據說黃帝就是騎乘“飛黃”而升天成仙的。唐代大文學家韓愈曾寫下了“飛黃騰踏去,不能顧蟾蜍(代指月亮)”的著名詩句。現代社會比喻某人發跡了仍使用“飛黃騰達”的成語。
傳說中獸名。 《山海經·北山經》:“又東北二百里,曰馬成之山,其上多文石,其陰多金玉,有獸焉,其狀如白犬而黑頭,見人則飛,其名曰天馬。”很多神仙鬼怪都是會駕雲的,在所有這些司機中,《西遊記》中孫悟空的筋斗雲算是一個拳頭產品,他之所以敢大鬧天宮,囂張跋扈,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自己開車技術好,跑得快,萬一打不過就開溜。在神獸中會駕雲的就不是很多了,我們所知道的龍是可以駕雲的,上古四大神獸既然可以上天,應該都是可以駕雲的。 《山海經》圖贊就說了,龍飛天要依靠雲的遊動行走;螣蛇也要藉助霧氣,它們都比不上天馬。它是本身就可以凌駕在空中,懸浮於空氣裡,不需要藉助任何外物就可以駕馭。 《山海經圖贊》:「龍憑雲遊,螣蛇假霧,未若天馬,自然凌翥,有理懸運,天機潛禦。」可見天馬是一個老司機,駕車技術剛剛的,有著完全可以拿三界F0總冠軍的實力。
為駿馬戰神,表現了漢民族的尚武精神。其中最重要的馬神為鋒星,是漢武帝劉徹的化身。天馬擁有不畏強敵、不怕犧牲、拼搏進取的無量勇氣,是軍人崇拜的偶像,也是漢民族最重要的圖騰之一。也成了駿馬的美稱。 《史記·大宛列傳》:“初天子發書《易》,雲’神馬當從西北來’。得烏孫馬好,名曰’天馬’。及得大宛汗血馬,益壯,更名烏孫馬曰’西極’,名大宛馬曰’天馬’雲。”三國魏阮籍《詠懷》之五:“天馬出西北,由來從東道。”唐王維《送劉司直赴安西》詩: “苜蓿隨天馬,蒲桃逐漢臣。”清黃遵憲《香港感懷》詩之九:“指北黃龍飲,從西天馬來。”《漢書·禮樂志》:“太一況,天馬下,沾赤汗,沫流赭。志俶儻,精權奇,籋浮雲,晻上馳。體容與,迣萬里,今安在,龍為友。”《雲笈七簽》卷八四:“忽見太一以天馬來迎於寢臥之前。”明劉基《走馬引》:“精誠感天天心哀,太一乃遣天馬從天來,揮霍雷電揚風埃。”。西漢時期,為了與北方游牧民族匈奴作戰的軍事需要,漢朝政府非常重視馬匹的馴養,不僅鼓勵老百姓養馬,而且官方也大量養馬。西漢景帝時,朝廷就在甘肅、陝西一帶設置了三十六個養馬場,飼養了三十萬匹馬。漢武帝更是一位愛馬如命的皇帝,當他得到西域烏孫國的良種馬時,非常激動地賜給一個“天馬”的美稱。
大宛國有一種名為“汗血”的馬,比烏孫國的馬更優良,它能日行千里。由於這種馬流出的汗水呈紅色,所以取名“汗血馬”。據傳說汗血馬是“天馬”的後代,後來降落人間而成為一種駿馬,漢武帝為了得到“汗血馬”不惜用金馬與之交易。他派漢使帶上金銀財寶去大宛國買馬,大宛國王不但不賣給馬,反而殺死了漢使,還劫走了財物。不久,漢武帝又派李廣利從玉門關出發遠征大宛,翻山越嶺,越過茫茫的大沙漠,行走一萬多里,攻破大宛後帶回了三千多匹良種馬。由於大宛馬比烏孫馬更高大健壯,所以武帝將烏孫馬更名為“西極”,而把“天馬”的桂冠戴在了“汗血馬”的頭上,並興奮地以“西極天馬歌”為題賦詩一首,以慶賀從西域得到駿馬之事。汗血馬被名為“天馬”只是一種比喻而己,儘管它奔跑的速度很快,但遠比不上有翅膀能在天空飛的真“天馬”。
天馬在漢家備受尊崇到了最高的高度,在漢畫像行里,馬是表現得最多、刻畫得最成功、最富有感染力的動物。在那惟知雄飛、不知雌伏的時代,在那建功立業、固邊拓疆的年代,馬是國力盛衰的標誌,是豪門世家炫耀財勢的資本,是和英雄與生俱來、血肉相連、渾然天成、允威允武的輔助形象。在中國古代,軍馬的多少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最重要的標準。所謂“千乘之國”,“萬乘之尊”,之所以如此重視馬匹,是因為馬不僅可以牽引車輛、運載貨物、耕種拉犁,而且還是軍事鬥爭和交通中外的基本工具。
漢代人由愛馬進而神化馬,借助豐富的想像力給駿馬身上安上一雙翅膀,使只能在陸地上奔跑的凡馬搖身一變而成為了能在天空仙界自由飛行的“天馬”。 “天馬行空任馳騁”。天馬在漢代人的心目中已成為一種極為便捷的昇仙騎乘工具。也因此,漢代人便塑造出了“天馬”的藝術形象。 1966年,人們從陝西成陽西漢元帝渭陵的“長壽官”遺址中就發掘了一件“羽人騎天馬”的白玉圓雕藝術品。在南陽漢畫像石中同樣可以見到“天馬”的形象:前邊是一隻猛虎正在撕咬一妄圖阻礙昇仙道路的妖怪,後邊是一匹“天馬”騰雲駕霧飛奔而來。墓主人的靈魂將要騎上“天馬”飛升天國。漢畫中有這麼一幅,一隻猛虎咬住妖怪的大腿。妖怪雙臂上舉,作驚恐掙扎狀,與此同時,一匹肩生羽翼的天馬狂奔而至。
天馬是人格化、神化了的馬,因而馬俑的表情神態被塑造得格外生動,有的閉目遐思,有的竊竊私語,有的哈哈大笑,有的憤怒之極……。天馬的塑造明顯不同於寫實的馬,多取安平大樂相,呈現出十分快樂的樣子,因而也可稱為“大樂馬”。武威地區出土了大量呈現出安平大樂相的馬俑,表明河西地區東漢時戰事頻仍,多有軍隊駐紮。東漢時道教流行,除河西地區外,大樂馬在四川、陝西、河南、河北等地均有出土。神態生動的馬俑表明,中國古代人民不僅生活在現實裡,也生活在神話裡。
天馬也是星名。屬於西方七星中的奎宿。 《晉書·天文誌上》:“王良五星,在奎北,居河中,天子奉車禦官也。其四星曰天駟,旁一星曰王良,亦曰天馬。”
很多神話角色在天上和人間進行切換時,就會出現兩種分身。比如最熟悉的豬八戒,在天上是掌管八萬水軍的天蓬元帥,在地上卻是一個以吃人度日的豬妖;太上老君的坐騎青牛,在天上是一頭神牛,來到人間就變身金兜山的兕大王。 《西遊記》中也有一個鹿妖,它就是青龍山玄英洞裡的妖精,本來是海外三星之一壽星的座下白鹿,後來思凡下凡為妖。在《山海經》裡,也有關於這樣神獸的記載,那就是馬成山的上古神獸天馬。 《山海經·北山經》記載:「馬成之山,有獸焉,樣子像白犬而黑頭,見人就會飛走,名字叫做天馬。叫聲就像是在自嗨喊著自己的名字。
《韻會》中云:「飛虞,天上神獸,鹿頭龍身,在天上是勾陳,在人間是天馬」。說的就是《山海經》中的天馬,它是一隻長著鹿頭龍身子的異獸,有兩種分身,在天上的時候是勾陳的樣子,在地上的時候就變成天馬的樣子。
勾陳是上古六神之一,與青龍、白虎、朱雀、玄武、螣蛇都是同事,掌管著天宮中的不同方位。史書《荊州佔》中記載:「勾陳是天子的大司馬,應黃龍之位」。還有人認為勾陳其實就是麒麟,只不過是不同的說法而已。比如《易冒》的作者就說:勾陳只是一個外相,其實它的名字就叫做麒麟,居於六神之中央,是戊日的值班神獸。因為麒麟有仁獸之稱,所以以土德為治。這段話比較拗口,翻譯成人話就是,勾陳其實就是傳說中的麒麟獸,它的管理方法很人性化,包容心很強,愛好是世界和平。
還有人說天馬是龍的代言人,也就是所謂的「龍媒」,只要它出現,龍必然就在後邊跟著,每次有什麼活動,都是它打頭陣。徐凌雲:「天馬龍媒。」也有學者認為天馬是和神獸辟邪一樣,平時都是宅在神山裡不出來。吳淑錦:「辟邪天馬之奇,名山藏。」辟邪是中國民間傳說中的一種神獸,樣子像鹿,有著長長的大角,有人說它就是貔貅。辟邪有安鎮宅院,驅趕邪祟的靈力,據說他嘴巴很大但是沒有肛門,又以金玉為食,只進不出,所以財迷們就把它奉為招財神獸。現在做生意的店鋪門面甚至公司裡到處都是貔貅的雕塑。
螳螂的別名。 《呂氏春秋·仲夏》“仲夏之月螳蜋生”漢高誘注:“螳蜋,一曰天馬。”《爾雅翼·釋蟲二》:“螗蜋(螳螂)許叔重又云:世謂之天馬。蓋驤首奮臂,頸長而身輕,其行如飛,有馬之象。”
Submit a Comment